郸城是一座很普通的县城,位于河南省东南部,因西周时期在此设郸国且春秋时期老子在此炼丹成功而得名“丹城”,历史演化为“郸城”。她境内没有铁路、没有高速、没有水运,多年来一直是国家级贫困县。郸城县是典型的农业大县,公务员、教师及企业工人工资都不高,农民经济以打工为主,但这样一个普通的县城却处处飘荡着文明新风,演绎了一幕幕奉献爱心的故事。
医院医护人员每年都救助无主病人多人,院里为此每年要投入资金20多万元,有时院领导还组织全体职工为特困病人捐款。年8月8日,救护车送来一位无主病人,病人因车祸造成双腿严重骨折(肇事车已逃跑),年龄约40多岁,精神失常,胡言乱语,浑身肮脏。骨二科医护人员积极给与治疗,精心护理,为其擦洗身体,一日三餐均有护士端到床前,擦屎擦尿,照顾得无微不至。伤者痊愈后,院领导又为他请了个雇工,专门照顾他日常生活。直到年底,这医院,被安排到周口福利院生活。
医院的常事。年3--4月份,该院小儿科共救治4位弃婴,他们中小的才生下来几天,大的有两三个月,都有残疾。医护人员在给予积极治疗的同时,还要负责这些弃婴的生活。他(她)们自发捐款为这些孩子买衣服、奶粉、尿不湿。几位年轻漂亮的护士把四个孩子当作宝贝似的,照顾得干净净、粉粉嫩嫩。她们上班第一件事是看看孩子,下班时,看看孩子一眼再走。一天天、一月月、一年年他们都做到了。4月27日,郸城爱心人士又为四个弃婴捐款,买了奶粉、纸尿裤,医院,并积极联系北京、上海的慈善机构,为这四个残疾弃婴寻找帮助。后来,我得知“北京的爱心妈妈救助团体”把四个弃婴接到了北京治疗。
年该院春节晚会上,由医务人员编自演的小品《三个护士一个娃》真实再现了她们救助弃婴的故事,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。
医院上至院长下至一般职工的高尚行为是“医者仁心”最好的体现。
现年93岁的侯一风老人,转业军人,离休前当教师。他60多年来坚持做好事,资助困难学生,救济困难同事,为家乡修桥、修路捐款,为灾区捐款。其中,年,他为张又铭纪念碑捐款元;年,为南方洪灾捐元;年和年,为扶贫捐00元;为爱心基金会捐款元,家乡修路捐元,洺河治理捐元,汶川、玉树、舟曲茂县地震各捐0元------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。侯一风老人的先进事迹被中央电视台《新闻联播》节目做了报道,他本人被评为“河南十大优秀复转军人”、“出彩河南人”提名,人们都称他为“最美老人侯一风”。
现年71岁的丁村乡大郭庄农民苏秀英,年轻时就思想好,乐于做好事。她平时勤劳苦干,省吃俭用,卖菜、挖野生药材卖,三年来积攒了1万元。今年,她匿名把1万元捐给了县教体局,用于给留守儿童买图书。中央电视台《新闻联播》报道了苏秀英的事迹,称她为“爱心奶奶”。
郸城洺河北路免费爱心粥屋成立于年,并组建了郸城县心连心公益志愿者协会。从开始成立50人的小团队,发展到现在有0多人,坚持每天早上免费提供早餐。协会获得“郸城五四劳动奖”、“周口好人”等荣誉称号,得到了政府和市民的认可,爱心粥项目也被周口市评为优秀项目,主要服务于环卫工人、留守空巢老人、儿童、残疾人、流浪人员等,让他们吃上热乎的早饭。
多年来,志愿者在腊八节组织户外奉粥、关爱老人、情暖人间包饺子活动;五一劳动节开展向城市最美美容师致敬活动,为环卫工发放手套;六一儿童节,小朋们来到爱心粥屋,为就餐者奉献爱心。会员们还开展关爱偏远地区留守儿童千里行活动,到广西北柳市蒲公英孤儿救助中心进行慰问,到浙江嘉兴儿童福利院给残疾儿童送去书包书籍和生活用品,为弱势群体送去了河南人的一份爱心。他们充分发挥粥屋优势,为环卫工和过路行人,提供爱心茶水、免费充气、维修自行车与电动车,开展每周一义务活动,联系摄影店为每位老人免费照相一次。
爱心粥负责人赵海涛说,环卫工人被称为“城市的美容师”“马路天使”,可他们干着最脏最累最苦最险的工作,却拿着最微薄的工资,徘徊在温饱边缘,每天凌晨高强度工作之后,有75%的环卫工人吃不上一顿热乎乎的早餐,他们啃干馍喝凉水。比起歌颂,他们更需要实实在在的帮助,我们不祈求给他们带来多大幸福,只希望为他们解决一顿热乎的免费早餐,送上一份切切实实的温暖!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社会和民众的关爱。他是这样说的,也是这样做的,志愿者们每天忙碌的背影说明了一切。在公益的道路上,他们并不孤单,更多热心人在他们的带动下加入了学雷锋的行列,成为郸城活雷锋,爱心粥也成为郸城一道靓丽的风景线。
郸城商贸城有一位卖瓜子、花生等干果的个体户名叫刘立新,组织社会各界人士成立了一个民间组织——郸城县爱心志愿者协会。几年了,该协会成员多次默默无闻地做好事,献爱心。他们为双楼乡、巴集乡、钱店镇、虎岗乡、李楼乡等敬老院送去温暖,为老人们理发、洗脚、洗衣服、打扫卫生等。他们还自觉捐款,到吴台镇、宁平镇、南丰镇等地的贫困家庭献爱心。他们了解到宁平镇王寨行政村村民王然彬一家五口人,四人残疾,其中三人为精神病人,是建档立卡贫困户。年5月7日,该协会成员一行给王然彬家送去大米3袋、食用油3桶,现金元,鼓励他家人坚强、勇敢地面对困难,好好生活。
郸城县金霞名烟名酒超市经理王金霞自年以来,坚持默默地为社会奉献爱心。她每年都帮助几位留守儿童,带他们洗澡,请他们来家里或去饭店吃饭,为他们买衣服、鞋子,再用车把孩子们送回家。年以来,她每年资助几位困难大学生,最多时9位,每人每年元学费,个别学生在校期间生活困难的,她另外给生活费。
郸城阳光公益志愿者协会是一支经民政局注册的爱心公益组织,前身是郸城爱心群。年底,一群富有爱心的热心青年成立了郸城第一个爱心组织---郸城旧衣服群。年更名为郸城阳光公益志愿者协会,年2月在民政局正式注册。爱心群成立以来,大家积极行动,捐款捐物,奉献自己的爱心。多年来风雨兼程,发起了大大小小公益活动上百场次,带动上万人次参与到公益活动中,每年都坚持举行大型公益活动:爱心送考、八一关爱老兵、九九重阳慰问老人等。
郸城县爱心豫剧团是周口市政协委员、退休女士刘美英一家出资成立的业余剧团,也是一个由退休老人义务演出的剧团,不要政府一分钱。他们经常为郸城县的村庄、学校、敬老院、广场义务演出,节目包括传统戏曲、现代豫剧、山东快板和自编自演的宣传党的政策的诗朗诵等,给老人们送去了欢乐。
这样的事例很多,不再一一列举。和国内一些大城市一样,郸城大街小巷也经常有一些残疾人、老年人在乞讨,他们身边总有一些好心人给的包子、豆浆、衣服和零钱,使他们生活得衣食无忧。郸城的爱心人士很多,他们身份大都平凡甚至卑微,但他们在政府的关爱还不能普及到社会的每个角落、政府的救助措施还不完善的时候,自发地组织起来,帮助社会弱势群体,用自己的行动唤醒更多的爱心,由一点点微弱的力量凝聚成一股股慈善正能量,在郸城大地上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,温暖了很多人的心。他们的行为是在向社会展示人性的“善”,他们也是在践行中华民族“互相关心、互相帮助”的优良传统,促进了社会和谐。
郸城是一座普通的小城,也是一座温暖的城,一座充满爱心的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