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庆,别名山城,蜿蜒于长江之上,既有壮阔的自然风景,也有浓厚的历史底蕴。
在这座城市的街头巷尾,都能品尝到美酒,上至酒楼、下至酒吧,甚至是茶馆,都能看到美酒的身影。
当地的酒文化浓厚且独具特色,酒桌上从不劝酒,因为喝酒不用劝,喝酒豪爽是出了名的。
而重庆酿酒历史可上溯至两千多年前,早在唐宋,“重庆酒”的威名就已传遍四海。
但纵观如今酒市,发现重庆除了江小白,好像想不起其它的酒了。
而江小白的成功,很大一部分来自它直击人心的文案宣传,如果别的酒能有江小白一般的宣传策略,发展的绝不会差。
可惜的是,昔日万家共饮的重庆酒,宣传力度跟不上时代发展,慢慢的被酒市淘汰,只能落个出了山城无人喝的地步。特别是下面这3大“尴尬酒”。
品牌纠纷引发没落——诗仙太白酒
这款酒来自重庆万州,身肩多项荣誉,国家级的如“中国优质酒”,地市级的如“重庆名酒”。
此酒酒名与诗仙李白渊源极深。当年李白三过万州,对这里的大曲酒赞不绝口,为纪念他,这款酒便有了此名。
它继承了“古遗六法”的酿酒技艺,筛选5种粮食为原料,又辅以当地泉水精心酿制而成。
入口醇和绵软,最火的时候年销额近10亿,在川渝地区可谓是万家共饮。
可它后期却陷入品牌之争,再加上宣传不到位,如今只能在本地出名。
宣传不给力导致没落——渝北老窖
它的历史极为悠久,发展到现在已有百年历史。
其沿用传统浓香酒的纯谷物粮食及工艺,又取纯净明澈的山泉水为酿酒水源,有味香、纯正、入口甘冽的特点。
它的辉煌期在上世纪60年代,一度成为白酒行业的“一字号”品牌,长期供不应求。
而它之所以没落,主要因为宣传不给力,又受到了四川、贵州等名酒的挤压。
经营战略过于保守致没落——江津老白干
它是重庆的传统名酒,在当地众多酒友心中,可谓是无可替代的存在。
它是典型的小曲清香酒,配料只有高粱和水,经续槽发酵,陈酿酯化而成,成酒非常纯净,曲味很重,带有清甜香,一入口就是纯正的高粱味,清爽感极强。
正因口味层次感丰富,它曾为川酒五朵金花之一,火遍全国,巅峰期的年销额,高达十几亿。
但后来由于经营战略过于保守,不敢创新,就没能吃到时代红利,逐渐消失在大众视野。
说到底,这3大好酒的没落,都离不开宣传不到位这一硬伤。
任何一款酒,想要走出当地,酒质固然重要,但在这个互联网时代,宣传已是不可或缺。
当然,不只是这3款酒因宣传不到位无人问津,国内缺乏宣传的好酒不在少数,下面这2款也是如此,明明是高品级纯粮原酿,却因名气不大只能活跃于当地,实在可惜。
风云酱父
此酒由李兴发(酱香之父)与唯一传人李长寿先生合作酿制而成。他负责初酿,其子把控勾调。
李老有酱香之父之称,而这离不开他发现的酱酒3种典型体工艺。
上世纪,任职茅台副厂长时,为提升酒厂口碑,优化酒质,李兴发下了很大功夫,用4年的反复研究,才梳理出典型体工艺,不仅解决了酒体不稳的难题,还成功提升了茅酒质感。
正是如此大的贡献,让他获得了酿酒师的毕生追求——“国家特殊津贴”。
酿制此酒时,选定贵州极致原料糯红高粱为主料,并搭配茅台同款酿造工艺(工艺)进行酿制,以提升成酒醇厚感。
接好的原酒先放入历史百年的酒窖窖藏5年,又用12年精品老酒盘调。
入口一股浓郁花果香在口腔四散,并夹杂着淡淡粮香,细腻醇和的酒液慢慢滑过舌头,一时酱香、陈香爆开,浑身舒坦。
鸭溪窖酒
因口感绝妙、喝着实在,它成了极具市场号召力的酒中精品。也正因如此,其成为平价酒中的销量、乃至口碑担当。
它曾获奖无数,国内的如“贵州名酒”,国外的如“优质出口奖”。其酒液清澈而诱人,闻其酒香,首先冲入鼻尖的就是丝滑的窖香。
入口时浓香明显,收尾时却是酱香的味道,能感受到甜与生津交织交缠之感,又带有淡淡粮香。其酒与水之间的结合性极为牢固,这种牢固会让人产生一种干练感,很舒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