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的酒并没有十分明确而严格的分类,酿造方式也多种多样,五花八门。在周代,酒大概分为三种。《周礼·天官冢宰》记戟:“辨三酒之物曰事酒,二曰酒,三曰清酒。”
经过专家分析,事酒可能是比较一般的酒,指临时酿造,时间比较短。而昔酒是酿造时间比较长的酒,冬酿春熟,味道浑厚一些,色泽也较清。至于清酒,酿造时间比昔酒更长,头年冬天酿制,第二年夏天才成熟,味道要比昔酒更加醇厚清亮。
到了汉代,酒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;一是根据酿酒原料分类,如稻酒、黍酒、桃酒、米酒、桂酒、菊花酒、兰英酒等;二是根据酒的酿造季节分类的,如“春酒”、“秋酿”、“冬酒”、“冬酿”等。还有根据酒的颜色分类的,如“白酒”(和现代白酒不同)、“黄酒”、“金浆酒”等。
唐宋两代酿酒业发达,酒的品类空前增多,且常以“春”字为酒名。例如石梁春、石冻春、剑南春、思堂春、留都春、十洲春、海岳春、锦波春、蓬莱春、丰和春等。
有人在梨花盛开时,取溪水酿酒,名日“梨花春”。夏天取打雷下雨水酿酒,名为“霹雳春”。诗人苏轼在嘉州罗浮山下制的酒,题名为“罗浮春”等等。
宋代酒名数不胜数举,仅宋代《酒名记》中就记载了余种。根据《酒史》记载,宋代酒一种是以酒的味厚、甜、美而取名为醇、醪等,如:仙醇、天醇、梅醪、玉醪;
第二种是以酒的颜色取名的,而且多用清白之色或绿色,而很少用红及其他颜色的,如玉浆、玉液等;还有一些是以某种特殊的配料特点而取名的,如羊羔酒,就是加了肥羊肉而酿成的酒。
到了元明时期,蒸馏技术得到了普及推广,出现了高度酒,全国各地的酿酒规模有了更大发展。这一时期酿酒的原料、产量等都大大增加。
对于明代酒的品种、名称、产地、特点等,古人这样说的:“北方有葡萄酒,梨酒、枣酒、马奶酒。南方有蜜酒、汁酒、椰浆酒。”
《酒史》中还记录了多种各地的名酒。从这些名称釆看有的是以产地而得名的,如易州之易酒、沧州之沧酒、金华府金华酒、泰和之泰酒;有的是以原料而起名的,京师之黄米酒、绍兴之黄酒、广东之荔校酒、汾州之羊羔酒、山西番桃酒、成都刺麻酒、陕南石榴酒、中州之西瓜酒、柿酒、枣酒等等;
有的是以酿造方法和器具起名,如苏州之坛酒、三白酒、扬州之蜜淋漓酒、劍南烧春、句曲之双投酒、成都之郫觸酒、宜城九醞酒;有的以酒的口感或颜色命名的,如大内之满殿酒、西京金浆醪、相州碎玉酒、窩州珍珠红、华氏荡口酒、凤州清白酒等等。
到了清代酿酒业欣欣向荣,酒的品类已经非常接近现代了。
对于各种各样的酒,古人也试图加以分类,甚至约定俗成,形成了一些形容酒质、色泽特点的专用词语。还给酒起了不少雅致的别名,常见的有“琼浆”、“金浆”、“玉液”、“琬液”、“琼苏”、“玉鹼”、“狂药”、“杯中物”等。
说到最后,还是有句话作为结尾,好酒莫贪杯,微醺胜买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