导语:年被评为八大名酒,如今成为没落“贵族”,酒友:太可惜了!
众所周知,白酒的能取得快速的发展,离不开国家和人民的支持,新中国成立至今,我国就举办了5次全国品酒大会,因此才奠定了如今的白酒格局。
后来,因为市场、人情等复杂的干预比较多,名酒的评选到第五届就停止了。
所以,越是往前评选的名酒,其含金量就越高。
第一届最有名酒,分别为茅台、汾酒、泸州老窖和西凤酒,基本是各自香型的代表酒,在国内还有一定知名度。
到了年第二届评酒大会,名酒数量增多了,市场的竞争强度也随着变大,其中有一款来自四川的名酒,因各种原因,没能跟上时代,现在成了没落的“贵族”。
想必四川的酒友应该猜到了,它便是全兴大曲,它不仅在第二届评酒大会获得名酒,还在第四、五届荣获名酒称号,其它的奖项不细说,都是含金量比较高的奖项。
那为何光环加身的全兴大曲,成了没落的“贵族”沦落到走出四川无人知的地步呢?
写到这,我只能用“一副王牌打得稀烂”来形容全兴大曲,背后的经过比较复杂,笔者为大家一一捋清楚。
时间线来到年,距离第五届评酒大会已过8年,这一年也是全兴大曲迈入“豪门”的一年。
90年代,白酒做广告几乎成了人尽皆知的事情,谁抢占了广告的制高点,谁就能成为时代的巨星,山东的几个“标王”就是这么火起来的。
在群雄割据、市场混乱的竞争环境中,全兴大曲脱颖而出,借助“全兴大曲”的名牌效应,“兴”文化得以传遍全国。
这一年开始,全兴大曲便进入高光时刻,连续3年销量突破12亿,当时茅台都还做不到。
而事情的转折也是在90年代末,年水井坊遗址被全兴大曲发现,这处遗址可不简单,历经、元明、清依旧保存完整,被誉为“中国白酒第一坊”。
此时的全兴大曲刚好有进军高端市场的想法,因为其它7款名酒都有自己的高端品牌,所以水井坊遗址的发现,是一个契机,所以酒厂借此推出了自己的高端品牌“水井坊”。
当时还很膨胀地说出“中国最贵的酒”的口号,不出意外,水井坊迅速走红。
但此时酒厂也暴露出了自己的急切,为了赶上其它名酒的步伐,酒厂将大部分资源和资金倾注到新品牌上,导致了全兴大曲品牌发展的停滞不前。
“失之东隅,收之桑榆”,资源的倾斜使得全兴大曲品牌迅速衰落。
这还不算完,之后国外的洋酒公司帝亚吉欧瞄准了水井坊,几番操作后,成了水井坊品牌的第一大股东,而全兴大曲品牌则从成了上海一家企业的子公司。
至此,老八大名酒之一的全兴大曲一分为二,全兴大曲品牌逐渐沦为小众白酒,水井坊虽有外资的注入,但一直不温不火。
笔者认为,全兴大曲的双品牌战略本是一副“王炸”,却偏偏拆开打了,最终还没打赢,难怪有酒友说:太可惜了!